久久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久久小说网 > 民俗异闻处理局 > 第32章 三更戏(3)

第32章 三更戏(3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张桂芬的婆婆陈梅,是附近有名的老艺术家,年轻的时候唱戏,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,最后在湘海市定居下来。

老太太六十了,还是很喜欢唱戏,有事没事就去小区楼下开开嗓,还和几个要好的老姐妹弄了什么唱戏的班子,也算乐得自在。

变故发生在三年前。

三年前,张桂芬的儿子生了场重病,光是治疗费就要个二十几万,他们一家子勤勤恳恳一辈子,能够拿出来的钱拢共刚好够治疗费。

花了,孩子不一定能活。花了,他们一家子六口人,怎么吃喝?

那段时间,家里愁云惨淡,婆婆陈梅一咬牙,拍板说治。

二十几万投进去,最后孩子不见好,后续还要治的话,又要几万块,于是他们东拼西凑,又砸了十万块进去,但是儿子的病还是没好。

这下次要人财两空了。

一个家也快散了

那段时间张桂芬心如死灰,几乎想着孩子死了她就离婚,这日子过不下去了。

后面婆婆不知道被谁请去唱戏,唱一场就有二十万!

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。

可是……自从那场戏后,婆婆整个人都不对劲起来。

那天陈梅上台就打哆嗦,这个戏院她知道,是个废弃的,平时没人,但每年十月十五都会请人来唱三更戏。

戏院里面静悄悄,这年的雨季来的很迟,前段日子刚退潮,戏院门口还有没打扫干净的烂泥,脚下的地板“咯吱咯吱”仿佛随时都会塌下去。

三更戏,就算当年出生的时候网络不发达,可陈梅好歹跟过戏班子,也懂得里面的门道,有些东西,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。

那可是唱给鬼听的,唱不好可是要祸联三代的。

可是有什么办法呢?她乖孙孙才那么小一个,还没开口叫奶奶,怎么能就这样死了?

看着静悄悄的戏院,空气里还带着海水的咸涩味,粘稠的、阴湿的,柱子的边缘被模糊,好似什么奇形怪状的怪物一样,尤其是背后神龛里的女人像。

这女人像最是诡异。

白天还好,模样精致的很,一看就是个漂亮的女娃娃,晚上一看……那眼睛活灵活现像盯着她看一样,那嘴角还是笑着的……

陈梅壮着胆子,眼看时间到了三更,抖着嗓子唱起来,不敢睁眼睛,只能闭着眼,咿咿呀呀唱一曲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

唱到后面,感觉上来了,声音也变得厚实,心里想着可爱的乖孙,也就不怕了。

只是这氛围实在不好,空无一人的戏院,阵阵海风吹进来,耳边除了自己的戏声,还有不远处海浪卷拍的响动。

眼看着就要到四更天,陈梅终于放下心,人老了以后,嗓音有些跟不上,但到底是经验足,技巧在里面,反倒添了韵味。

陈梅突然一个趔趄,脚底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,重重摔在地上,一瞬间戏声停了,黑暗裹挟着恐惧朝她涌来。

脊背生疼,脚底也是疼的。

陈梅倒在地上,头脑空白,脑袋里头所有想法都没了,乖孙孙的面孔被一行字取代。

——“戏声断,祸联三代。”

——“祸联三代。”

陈梅滚着爬起身,一双老花眼左看右看,声音比刚唱的时候还抖,隐隐约约好像听见什么扭曲笑声,又像是风声,只能安慰自己。

世上哪有什么神啊鬼啊?如果有,也不应该找上她,应该去找她隔壁那个把媳妇打跑的男人。

好不容易挨到四更天,陈梅打开手电筒,一溜烟跑回家,临出去,还回头看看。

原来刚才是踩到一块贝壳,应该是涨潮的时候带上来的,还没打扫干净。

她以为过去了,可是事情好像没有结束。

陈梅回家后,最开始是幻听,总觉得家里各处都有唱戏声,唱的是她那天唱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可是她左找右找,什么都找不到,一个家里哪有什么其他人?问了自己丈夫、儿子、儿媳妇,统统说没声音。

医院也去过好几回,每每医生都说是心理作用,老太太太焦虑,留下的心理阴影。

后来,断断续续的模糊戏声越来越清晰,竟然是她自己的声音……

陈梅一次起夜被突然响起的戏音吓到,重重摔一跤,再医院里躺了几个月,出来后就频繁请神婆、道士、和尚,去道馆和寺庙,什么方法都试了一遍。

可是一点用都没有……戏声愈发清晰,连里头的颤音都和自己一模一样,陈梅敢肯定,那声音就是在复刻她那晚唱的。

甚至,她开始能够看见。

每晚雾气上涌时,她都在那层白白的、薄薄的雾里面看见一个模糊的女人像——赫然是戏台后祭奠的那尊。

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她请了一个和尚,和尚一眼看出不对劲,但没办法根治,只能给她一张符。

此后,陈梅的生活终于回归平静,只是年纪大了,觉变多了。

即使在没有听见、看见,可陈梅依旧活在惶恐里。

她没有任何标准和经验,能判断这件事情真的结束了,或者——一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焦虑和那晚的恐惧心理导致。

生活还算安稳,时间一点点过去,她可爱的乖孙到了开口说话的年纪。

那孩子第一句说的不是爸爸、妈妈,也不是爷爷奶奶,而是一句很完整的戏文,口齿清晰,咬字甚至没有当地h、f不分的口音。

这对于一个刚刚开口说话的孩子来说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

孩子的眼睛很大,像他父亲,圆圆的葡萄眼,一张嘴嘟起来,稚嫩的嗓音里头是说不出的诡异。

“英台不是女儿身,因何耳上有环痕?”

“咯咯咯——”

“英台不是女儿身,因何耳上有环痕?”

孩子笑得开怀,一双莲藕样白净胖乎乎的手去抓母亲的长发,眼睛却盯着陈梅。

丈夫和儿子、儿媳都开玩笑的和陈梅说:

“天天在孙子面前念叨,这下好了,第一句话竟然是个戏文。”

“妈真是爱唱戏,到时候这小孙子也和你一样,说不定天天缠着你,让你教她唱戏呢。”

“是啊是啊,妈,要我说唱戏也不错,孩子喜欢什么就干什么。”

正夏的天气,陈梅却觉得浑身发寒,牙齿打哆嗦。

阳光照在她身上,似森寒的冷雾。

唱完那次三更戏后,她再也没有开过口唱戏。

那句“英台不是女儿身,因何耳上有环痕?”,正巧是她去年唱三更戏的时候,被一块贝壳绊倒,卡顿的那句……

她干瘦的身体剧烈颤抖着,奋力的、激动地嘶吼着,“没有!没有!我从来没有在孙子面前唱过戏!”

“他不是跟我学的!”

儿媳妇走上前想要搀扶她,却被陈梅一把推开,儿子拧着眉,奇怪地说:

“妈,天天在家里唱戏的不是你吗?来来回回都是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我们都要听腻歪了。”

陈梅懂了,她什么都懂了。

她从来都没有好起来,那个折磨她的东西,变成了她……

塞在她的身体里,在她睡觉的时候出来,没有人发现,连她自己都没发现……

陈梅寒颤着后退,一双眼睛飘忽着,左看右看,似乎找到那东西,直到她的背靠到了窗台上。

脑海里猛然又想起那句:“戏声断,祸联三代。”

祸联三代。

她的眼睛扫过眼前的家人,他们面色焦急,纷纷劝阻,甚至想伸手拉她。

陈梅看着儿媳手中怀抱的孙子,孙子可爱小巧的五官竟然模糊,就像一阵细薄的雾,最后缓慢重聚,变成了一张女子脸。

丹凤眼、朱砂唇、眉间痣……

赫然是戏台后神龛里的那女子像。

陈梅眼睛里流下泪,声音哀怨又悔恨,“有东西在折磨我——好痛苦。”

说完,她爬上窗台,纵身一跃。

……

沈雪昭听完整段录音,对于受害者的情况基本了解。

直接受害者是曾上台唱过三更戏的;间接受害者是父母上台唱过,祸事联系到子女身上。

还有一种则仅仅是参观过那家戏院。

但他们的症状统一,都是听见戏声,看见那尊女子像。

戏声倒不统一,但有迹可循。

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牛郎织女》、《孟姜女哭长城》、《西厢记》……

基调多为爱情,再结合戏院背景,说是秦国为了祭奠妻子建立,以及类鲛人每年前来,背后肯定是s-33在谋划。

祭奠,s-33在祭奠谁?所作所为是否有关?

或许,查出女子像的原型,一切就都有迹可循。

沈雪昭推着阿莱斯特往戏院的方向走去。

这个古镇是后来建立,为了吸引游客,外表建筑样式统一,古色古香,但有些店铺的内部装潢完全不同。

现在是半下午,游客数量少,基本都在海边,偶尔会有大巴车,载着跟团的游客从他们身旁路过。

再往前走,人多了起来,沈雪昭一眼扫过去,都是熟悉面孔,在饭店里吃饭的是宁岚的五队和海安分部的唐沐清,抓娃娃的是许文博和休假回来的林寻见,旁边拍照打卡的是宁非诚一群人。

沈雪昭“啧”一声,对耳麦里问:“重点观察人秦未在吗?”

宁岚吃了快毛肚,含糊不清道:“在。”

沈雪昭:“生活作息怎么样?”

海安分部昨天就到了,有提早观察,唐沐清回应道:“吃住都在戏院里面,没办法溜进去。连菜都有人送,完全不出门。”

沈雪昭推着阿莱斯特走到戏院门口,看见立在旁边的牌子,上面歪歪扭扭写到【私人戏院,禁止参观】。

海安分部的成员看见沈雪昭的举动,不可思议问道:“他在干嘛?打草惊蛇?”

这次海安分部不止来了唐沐清的一队,还有从未和沈雪昭接触过的三队。

“走过去了?卧槽,他是不是在喊人?”

“秦未出来了!他想做什么啊?”

“早就听说是个关系户……做事真没脑子!”

“要不要过去拦他?!”

宁岚皱眉骂道:“闭嘴,吵死了。”

唐沐清也安抚说:“请大家相信沈队。”

近二十分钟的交谈后,佝偻着脊背的秦未走回戏院,沈雪昭推着阿莱斯特跟在秦未身后。

耳麦里寂静一片,张祥瑞突然大喊一句:“黑子说话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